宝塔服务器面板,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,送你10850元礼包,点我领取

吴声商业观察(5):「分布式价值」重构场景业态-编程部落

14天是一个医学观察期,也可以是商业思考的一个沉浸式发酵周期。
2月10日起,场景实验室推出「14天新商业观察」特别策划,就「战疫」时期各行业关注的问题,展开专题研究并对话创始人吴声,围绕「公司基本面」「新商业认知」「新场景机遇」,每天一篇,讲清一个场景实验室观察到的新价值点,并尝试给出具体建议。
今天谈论的话题是#分布式价值# ,也欢迎你在文末留言提问,参与场景实验室的场景「云诊断」——「场景问答」。
任何公司(创始人)在本专题任一文章后留言,阐明一个具体行业、企业在当下背景遇到的典型问题,便可获得吴声与场景实验室团队的解答回复。我们希望,提问具体,重要而紧急;我们承诺,深入思考,有问必答。
文 | 场景实验室

无论比特币怎样沉浮,区块链的更多深意在于「引入」关于分布式与中心化的商业思考。此次「战疫」,可以看到「中心化」带来的极致效率——短时间建设完成的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。同时更应看到分布式协同的巨大价值,利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协助排查、分布式协同的物流效率,甚至最重要的应急机制「对口援助」,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「分布式应用」。基于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,对「分布式价值」的重新审视在当下显得分外及时。

分布式预防风险的能力可以直观表现在机器网络协同。在股票交易、交通系统控制等无间断公共服务领域,为降低宕机风险,往往需要多台设备同时操作,以分布式的协同保障持续运行。更多分布式的作业意义还表现在,伴随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成熟,尝试分布式底层逻辑的商业形态、模式将更加广泛和多样。这也不啻为既有产业改造与升级的新思路。

01

分布式数据:每一个「边缘」完整可追溯

疫情期间,在健康安全问题的排查过程中,获取数据、追踪患者轨迹、排查潜在接触群体成为「战疫」的重中之重。单一数据源显然难以支撑这一系统、浩大的工作,需要结合AI智能摄像头、智能出行平台、地图应用等数据源应用。在协同之下,大数据已经发挥出强大的优势。这种分布式数据的价值,带来区块链技术的加速应用,尤其表现在农产品、餐饮原材料等上。而Gartner更是预测,到2022年,75%的企业都会全面展开边缘计算战略。

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大家开始重视食品原材料。「食品追溯」早就开始探寻商业化应用,如「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」、IBM食品溯源区块链平台等等。通过连接生产、检验、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,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,提高消费信任度和满意度。这种溯源机制的实现,就要求产业链中的各数据节点打通,构成完整的数据产品价值。5G时代,万物互联的就地计算与传感器连接,让远程医疗、自动驾驶、智能制造等场景正被AI广泛部署。

美团在疫情期间推出的「无接触安心送」服务,能够围绕厨师、打包员、骑手的健康情况及餐箱消毒情况等安全防护信息,实现全过程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视化。智能住宅也因为数字化的「宅」体验提升而日益刚需,从全屋智能到智慧客厅,从智能睡眠到智能化居家办公,新的场景业态会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提速成为现实。

足够多的数据节点连接,将构建越来越完整、可追溯的用户画像、居住形态、出行图谱和产品画像,推动商业更透明化,产品更安全化。分布式数据的应用,将在更大的范围发挥效率价值。

02

分布式设计:提升场景覆盖能力

可以看到,分布式AI正精准地匹配着颗粒度场景,激活场景决策。拼多多通过分布式AI完成货找人,形成基于柔性供应链的C2F能力,以游戏化机制重构人、货、场。

而从更大的视角来看,分布式设计的商业思维支撑打造闭环场景的服务体系,完成不同场景的服务串联。譬如日本京都2019年开业的首家分散型酒店(dispersed hotel)Enso Ango,住房和饭店功能设施分散在五个彼此毗邻的区域。酒店分布于京都街区,让住客可以深入探索本地文化,促进旅人和当地社区互动。「分布式」的过程重新定义了酒店的意义:从居住进化为在地性探索、对当地文化的关联与深入。首尔、东京、柏林也都有类似的新业态。

而在线上,以快手为代表的平台则在场景覆盖效率上不断提速。快手以短视频起家,最初覆盖娱乐、社交场景,加快商业化变现的同时,催生了直播电商的成熟,覆盖消费场景,随着其庞大的用户和技术基础,逐渐延伸至教育、科普、运动等场景,在此疫情期间,更是联合体育、教育、医疗等不同机构,升级系列功能——从疫情资讯到疫情防控问答,从在线课堂到教育培训、从全国发热门诊定点查询到在线问诊,从农业优惠扶持到农业培训,从专业体育到在家健身。分布式不仅在于「场景」的串联,更在于体验的闭环,以提升服务效率。

03

分布式思维催生更多新兴业态

零售行业数字化进程中,分布式表现为人的「算法化」和消费的圈层化。而未来以「分布式」为底层逻辑,基于分布式数据、分布式AI、分布式设计、分布式组织等维度的新商业形态,有望在能源领域、办公领域、存储领域、时尚领域…形成更深入的应用。正如疫情期间的「云办公」,何尝不是一次大规模的分布式办公,需要去重新思考它的协同与抗风险机制。

分布式能源——我们谈论的「新机器」是被网络定义的机器。网络和算法定义每一次能源的消耗、每一个设备的动作,以及本身的数字化运维。这些都不再是中心化的「暗箱操作」,而是更加精准的彼此校正和不断精益求精。远景能源在风力设备的分布式阵列尝试就是典型。

分布式订单——小众、边缘的需求已足够支撑品牌的试错、验证和创新,供应链体系和原来理解的传统店铺模型已经被重新定义。2019年双11我们看到的「拐点已至」,突出表现为支撑新品牌快速崛起的能量与流量越来越「去中心化」,来自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、知乎构建的消费链接力,让每个直播间的人格温度越来越表现为真实的ROI。「小量订单」时代已经到来,由大量的「分布式订单」重新集合成我们看到的数据记录。除了长尾需求被精确反馈,弹性供应链的成熟更是关键。

从中心化到分布式,「社交网络、边缘计算、深度供应链」重构场景协作效率,以「分布式价值」为底层逻辑的新物种正在各个领域涌现。